跳转到路径导航栏
跳转到正文内容

揭开明十三陵三代守陵人生活:每天工资27元
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09年09月14日10:16  国际在线
揭开明十三陵三代守陵人生活:每天工资27元
在荒草深陵中,守陵人默默履行着自己的责任

  (本报特约记者 舒欣):在明十三陵茂陵神功圣德碑亭附近,有两间不大的房子。白灰粉刷的墙面极为朴素,门前垂着简单的绿色门帘。只有一块钉在墙上的标牌显出了一点“官样”味道,上面写着“护陵员值班室”。

  从明清时期享受优厚俸禄的官员、军队、太监,到如今附近村里的村民,十三陵的守护者一代代改变,他们的故事也一代代不同。

  第一代守陵人没有工资

  除了定陵,明十三陵其他陵寝周围都有与之同名的村子。早年守陵人的后代即在此一代代生活,守陵人的故事也在这些村子里一代代口耳相传。如今,家族世代相传的守陵人踪迹已难寻觅,守护十三陵的30余人多是这些村子里的农民。

  几天前,《世界新闻报·鉴赏中国》周刊记者在裕陵周边走访时,发现一位手拿烟袋的老人就坐在裕陵村村口,向着裕陵张望着。裕陵村人告诉记者,老人名叫许景年,今年已经86岁高龄,是明十三陵开放以来的第一代守陵人。

  20多年前,许景年就在这里独自一个人看守陵园,一年到头,每天风雨无阻,从不间断。当时的裕陵没有专供守陵人休息的小房子,有时,巡逻之后,许景年就会像现在这样,坐在村头看着裕陵。这么多年过去了,老人的耳朵已经完全听不到声音,走路也不稳,仍然每天都会来此转转。似乎外界的繁华与他无关,他的眼中只有这一片荒弃的陵园。当时看守陵寝的人几乎没有收入,老人在裕陵前种了一大片果树和蔬菜,闲时也会去管理它们。

  村民回忆说,游人如果想了解十三陵的逸闻趣事,许景年一般会滔滔不绝。但如果想进门一睹陵墓全貌,定会被许景年毫不通融地拒绝。不管是远道而来的贵宾,还是好奇心重的大学生,都会得到他同样的答复:“不经十三陵特区办的批准,任何人都不能进去。”多年以后,裕陵村的村民们还能清晰记起许景年当时的“铁面无私”。

  记者跟老人说话,老人听不清楚,只是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,在石阶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“许景年”,并自顾自地说起中国近代革命史。当记者用手指着前方的裕陵时,老人突然拄着拐杖站起来,颤微微地向着裕陵方向径直走去。他走进自己的果园,摘下一些还未成熟的水果,热情地放在了记者手中。

  守陵人趋向“年轻化”

  在茂陵大修的工地现场,《世界新闻报·鉴赏中国》周刊记者遇到了曾守护茂陵5年多的老守陵人王金森。记者看到他的时候,他正戴着安全帽,手提水壶,推着一辆老式28自行车准备回家吃午饭。

  王金森今年64岁,按照现在十三陵工作人员60岁退休的规定,他已经离开守陵人岗位4年了。这次茂陵大修,倍感兴奋的他主动回来帮忙搬砖。以前十三陵守陵人年龄多在70岁左右,现在守陵人已趋向“年轻化”,王金森退休后,三个50岁左右的人接班继续守卫着茂陵。

  王金森守茂陵时,自己制定了一张时间表,早、中、晚在茂陵周围各转一圈。如果遇到盗窃频发的特殊时期,半夜3点也要爬起来巡逻。夜里巡逻的时候,王金森都要随身带上手电筒和一根棍子。

  2004年有一场大型的流星雨,很多游客带着观看设备来到茂陵附近,久久不散。当时正在值班的王金森没心思欣赏这场天文奇观,他唯恐游客会不慎对茂陵造成破坏,在他们身边紧张“盯防”,一整夜几乎没合眼。

  王金森告诉《世界新闻报·鉴赏中国》周刊记者,王家迁到茂陵村200多年了,到他已经是第六代。他跟十三陵各村的人一样,从小就在此长大。刚做守陵人时,日夜在草丛深陵之间徘徊的单调生活让王金森不太适应。后来,十三陵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,王金森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意义重大。为了多了解点十三陵的知识,他四处找来许多书籍资料,《明十三陵》、《正说明十三帝》等都被他翻阅了多遍,现在提起明朝的历史问题,他几乎如数家珍、滔滔不绝。

  守陵人的工作清苦单调,可是这份工作也非随意可做,上岗前还需经过面试。王金森说,面试主要是通过交谈和目测了解求职人的文化程度、身体情况等各方面素质,关键是有没有责任感和能否吃苦耐劳。

 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,不只一位守陵人提到,巡逻时经常可以碰到蛇。草丛深陵间,蛇的存在显得很自然。不过,只要不主动攻击它们,蛇一般不会咬人。没有开放的陵寝设施不全,不让游客进去参观也是怕他们被蛇咬伤。似乎是为了印证此言,在永陵门口,一条腰带大小的蛇便在记者眼前悠然游过,不一会儿便消失在草丛中。

  如今每天工资27元

  不同于前一代守陵人极为规律的日常安排,现在十三陵陵区的守陵人似乎不需要那么紧张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,十三陵陵区安装了监控设备。除了常规巡逻外,守陵人可以在值班的房子里查看监控录像。通过监控录像,可以观测到陵园内各个角落的动态。

  永陵的守陵人齐振福对《世界新闻报·鉴赏中国》周刊记者说,永陵安装了20多部监控设备,这些设备非常灵敏。如果陵中的土地稍有震动,或者有人接触门外的围栏超过30秒钟,监测系统就可以自动报警。

  齐振福每天巡逻时,身上会带着一个对讲机,一旦遇到特殊的情况,可以马上联系值班的安保人员。此外,他每天也要对陵区的珍贵古树“体检”,如遇雷击等情况,会马上向相关部门汇报以保证古树得到最及时的保护。永陵高大的围墙难以攀越,比起其他陵区守陵人隔三差五的在院内揪出几个“不速之客”,齐振福省心不少。他看守陵园三年多来,永陵没有任何意外发生。

  按照常规,入冬前守陵人还要除去陵墓周围杂草,防止火灾发生烧毁古建筑。以前守陵人用镰刀割草,院中的草三个人至少要一个月时间才能割完。割下的野草都堆放在远处的大坑中埋起来。虽然现在有打草机,但是“没开放的十个陵只有一部打草机,这么多陵用不过来,还是主要依靠人力。”

  永陵前有一个较大的广场,过年时,村里的人喜欢来这里放鞭炮。这时候,齐振福就会出来制止,以防有烟火落入院中引起火灾。

  现在十三陵守陵人上班采取轮班制,每工作48小时后可以休息24小时。守陵人每天工资是27元钱,加上餐费补助,齐振福的月薪是890元。和几年前的400多元相比,这样的工资水平虽已有所提高,但在如今的北京养家糊口也不富裕。相比很多陵寝周围村子的村民已经开始走出古村,进入更广泛的外界另寻出路,是什么让清贫的守陵人始终尽职尽责?裕陵一位守陵人朴实地说:“我们的工作挣钱虽然少,可是我们还得好好干、看好陵,不然对不起老祖宗。”

  链接

  特殊的“守陵人”

  在已经开放的长陵、定陵,还有一群特殊的“守陵人”。他们穿着制服,身携武器,在每一个游人散尽的夜晚,驻守在山林深处,默默地守卫着明皇家陵墓的安全。他们就是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进驻十三陵的武警官兵。

  一位驻扎在长陵的武警部队军官告诉《世界新闻报·鉴赏中国》周刊记者,平日长陵接待游客众多,白天武警与保安、公安民警一起担负起警卫任务。夜间,则主要依靠武警巡逻来保卫陵墓的安全。武警夜间巡查的主要任务是避免火灾发生和防止有人偷盗陵墓文物。自武警部队驻守以来,处置了多次险情,为国家挽回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。(舒欣)

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

Powered By Google

更多关于 守陵  的新闻

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09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